<俠客行──詩歌朗誦>

詞:李白 曲:陳中申
朗誦:范李冰 洞簫:陳中申 琵琶:蔡思恩
簫聲震武林,俠客,來也。
跨馬,雕鞍,擊劍。不眨眼,不留步。千山獨行,長虹貫日。
大塊吃肉,大杯喝酒,慷慨悲歌,重然允諾,傾五岳倒三江,面不改色。
非信陵君,非朱亥,非侯嬴,非王侯,非將相。不論劍,不獨霸一方。
非李白,非金庸,不舉重武林,不名垂青史。
雄心不已,五湖三江,皆在指尖,盪氣迴腸。
意氣風發,流星蝴蝶,皆在眉睫奔馳,
取得武林秘笈,學得彈指神功,譜寫真情至性,
一管在手,聲震八方,天地注目,舉座凝神,
當下,便是人間自在大俠。
回上面

<孤鳥──洞簫獨奏>
曲:陳焜晉 洞簫:陳中申
武林史上最厲害的高手──獨孤求敗,
他的真實姓名已沒有人記得了,但他的外號叫做「劍魔」,
縱橫江湖三十餘年,殺盡仇寇奸人,敗盡英雄豪傑,天下更無敵手。
他在年輕的時候,手拿一把青冥利劍,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。
三十歲前,他使的一把紫微軟劍,因為誤傷俠義之士,而把它丟到深谷去了。
四十歲以前,他手拿玄鐵重劍,橫行天下,所謂重劍無鋒,大巧不工。
四十歲以後,他不再拘泥於有形之物,草木竹石均可為劍,
從此更加精修勤練,而達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。
此後行走江湖,求一敗而不可得,
久勝無聊,乃改名獨孤求敗,創了獨孤九劍,退隱江湖。
唉!他是江湖上的一隻孤鳥。
回上面

<蕭中簫──洞簫與鋼琴>

曲:蕭泰然 洞簫:陳中申 鋼琴:賴巧姍
聽到「蕭中簫」,就好像聽見武林的
「劍中劍」、「天外天」、「人上人」一樣,令人肅然起敬。
其實這是蕭泰然先生,為陳中申而作的一首洞簫獨奏曲,
並且取兩人的名字各一字,加上洞簫的「簫」作為曲名。
是「蕭」泰然為陳「中」申寫的「簫」獨奏曲──「蕭中簫」。
回上面

<風的想念──洞簫獨奏>
曲、洞簫:陳中申
第一次華山論劍,選出天下五絕,
東邪──黃藥師;西毒──歐陽鋒;南帝──段智興;
北丐──洪七公;中神通──王重陽。
其中南帝──段智興身為大理國的皇帝,
但卻沉迷於武功的追求,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,
他喜歡和各大高手交流,曾經以他的絕世武功「一陽指」
與全真教創教人「中神通」王重陽交流他的「先天功」武學,
因而得以剋制西毒「歐陽鋒」之蛤蟆功。
段智興由於沉迷武學,冷落了愛妃瑛姑,
瑛姑因緣際會,與王重陽師弟「中頑童」周伯通相互愛慕而譜出戀情,
後來更生下一個兒子,
不料有一天,「鐵掌水上飄」裘千仞來襲,
瑛姑的兒子受了重傷,瑛姑向段智興求醫,
然而段智興看著這個小孩,突然生起醋意,而不願意相救,
因而間接造成了該嬰兒的死亡,
事後,段智興非常後悔,並因而體悟到世間的愛情、武功都是虛幻的,
因此放棄了皇位,出家為僧,法號「一燈」。
是的,沉迷武功段智興,醋勁枉送弱兒命,
悔傷前愆削髮去,但留想念在風中。
回上面

<江湖調──月琴彈唱>

台灣民歌古調 詞:佚名
月琴彈唱:廖錦棟 洞簫:陳中申
「北丐」洪七公是丐幫幫主,他的成名武學有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,
前者輕動靈便、變化多端,後者剛中有柔、威力無窮,令丐幫名滿天下。
回上面

<廟前的乞丐──洞簫與室內樂>
曲、洞簫:陳中申 伴奏:小巨人絲竹樂團
丐幫是武林第一大幫,幫主洪七公為人正義機智,但生性貪吃,
曾經因為貪吃而誤了事,自斷其右手食指,所以人稱「九指神丐」,
也因為貪吃黃蓉的料理,而傳授降龍十八掌給郭靖。
乞丐貪吃是天性,所以他們最喜歡利用廟會熱鬧的時候出來乞討,
這時候虔誠的善男信女們拜完神佛,心中無不充滿善念,出手也會比較大方。
給的賞金或食物,當然也會比較豐盛。
註:此曲被選為2008年全國音樂比賽,絲竹室內樂大專組的指定曲。
回上面

<碧海潮生曲──半音簫與古箏>
曲:劉學軒 半音簫:陳中申 古箏:謝岱霖
東邪黃藥師是桃花島派創始人,
他自創蘭花撫穴手、落英神劍掌、彈指神功和玉簫劍法等上乘武功,
而且他上通天文,下通地理,琴、棋、書、畫、醫、卜、兵、陣,無一不行,
又精通五行、八卦和奇門遁甲之術,
是金庸筆下,正中帶有七分邪,邪中帶有三分正的人物。
他因討厭世俗禮教,而和西狂陽過一見如故,
他這首《碧海潮生曲》也是克敵的絕世武功。
表面上聽起來,好像是模仿大海潮浪之聲,其實內藏極高度致命的武功,
若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聆聽,必然會招致重大傷亡。
回上面

<巨竹引──巨簫獨奏>

曲、巨簫吹奏:陳中申 按孔:張桓誠、陳柏元、倪珩均
兵器有長有短,各擅勝場,俗話說,
「一寸長,一寸強,一寸短,一寸險」,
樂器也是有大有小,有長有短。
作簫達人廖錦棟為了驗證自己的製簫技術原理,挑戰以巨大的竹子來製簫,
先後成功地製成了七尺八、八尺、八尺八三把巨簫,
本次演出為八尺長的f調簫,
巨簫音色低沉鬆弛,比一般同調的簫低兩個八度,
演出時由一個人吹氣,另外三人以手掌按孔,協調默契,一起演奏,相當有趣。
吹奏的口風需要相當的放鬆,才能吹出低八度的低沉簫聲,
人放鬆吹奏,簫聲鬆弛地回應,讓人心靈也陶然放鬆,彷彿禪境一般。
有詩為證:遠邀巨竹出雲山,揮汗艱辛破萬難,
巨竹成簫身八尺,吟聲動地震人間。
低渾飄渺安神定,引靜濤松吹亦禪,
自在觀心無罣礙,泰然明性待千般。
回上面

<匈牙利田園幻想曲──長笛簫獨奏>
曲:法蘭茲•達普勒 長笛簫:陳中申
周伯通天性純良,滿腔童心,喜歡捉弄別人,故有「老頑童」之稱,
他自創絕學「空明拳」、「雙手互搏」,使他的武功成為天下第一,
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,繼承其師兄王重陽「中神通」的地位,
得到「中頑童」之號,成為了「天下五絕」之首。
武功之極致,乃在能吸收各派精華,另創新招式,
武器也一樣,能結合兩種武器之長,短打長攻皆宜。
唐朝傳到日本的尺八,在日本發揚光大,
它的音色變化豐富,但音域較窄,又無法吹奏半音,
而西洋長笛音色變化較少,但能奏半音,音域寬廣,
美國一位喜好尺八的人monty,便成功地將尺八的吹嘴接上了西洋長笛管身,
集合了兩種樂器的優點。
陳中申天生喜愛新奇及創意,
當他得知有這種神兵利器之後,便想盡辦法打聽,
最後把長笛寄到美國,請monty為他量身打造,
製作了一把音色豐富多彩的尺八頭。
本次音樂會,也是shakulute第一次在台灣亮相。
回上面

<笑傲江湖──琴、蕭與演唱>
詞曲:黃霑 琴簫:陳中申 古琴•演唱:范李彬
古琴歷史悠久,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,傳說有五千多年的歷史。
其內涵深厚,是文人音樂的代表,流傳下來的琴譜將近有一千首,
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琴與簫的合奏,這種形式自古就有,
古琴的低沉可補簫之空靈,簫的長音可補古琴餘音之不足,
聽琴簫合鳴,常能引發思苦之幽情。
「笑傲江湖」是衡山派副掌門劉正風與日月神教長老曲洋所傳下,
兩人一正一邪,卻因音樂而相互結交,共同譜下此曲,
正是所謂知音難尋、英雄相惜,
但在正邪不兩立的年代,卻招惹上黑白兩道的同時追殺,
臨終前將「笑傲江湖」的曲譜傳於華山派令狐沖,
又開啟另一段野心的爭奪……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就算是知音,也不能跳脫宗派與立場相異的事實,
唯有豁達大度、瀟灑處事,才能笑傲江湖。
回上面

<九陰真經──洞簫獨奏>
曲、洞簫:陳中申
宋徽宗在政和年間,下令工匠黃裳刻寫道家書籍《萬壽道藏》,
共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。
由於身負御命,他日復一日反覆校對研讀,
不知不覺便精通了道學,還領悟了當中的武學,成了武功高手。
晚年他將畢生體悟的心血撰寫為上下兩卷的傳奇武功秘笈《九陰真經》,
第一次華山論劍大會,天下五絕約定,誰得勝誰就獨得《九陰真經》秘笈,
經過七日七夜的大戰之後,由全真教主中神通王重陽奪得,
後來《九陰真經》經過後人的參悟,又加上了「九陽神功」,
這是一種剛柔並濟的護體罡氣,比太清罡氣之威力更甚,
練就者百毒不侵、百病不生,任何輕重內外傷皆可迅速自癒,
似乎有無窮無盡、雄渾無比又用不完的內力。
為練就金剛不壞之身的無上功法《九陰真經》。
回上面

<人間簫聲──洞簫與樂隊>
曲:陳百忠 洞簫:陳中申 指揮:陳志昇 伴奏:小巨人絲竹樂團
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,
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
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,
一壺濁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
經過了一番爭奪動亂,武林終歸平靜,刀光劍影依稀,兒女情長綿綿。
是啊,絕世武功有時窮,繁華落盡總是空,
山外有山人外人,簫聲人間一場夢。
回上面
|